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 > 18luck新利客户端下载二维码
为构建以超充为主体、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助力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按照工作安排,我委牵头起草了《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4年3月12日—18日,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24年3月18日18:00前实名反馈。
联系人:钟欣,023—63897144;
电子邮件:305442061@qq.com;
邮寄地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两江新区云杉南路12号3001室)。
附件:1.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
2.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起草说明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3月11日
附件1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
(2024—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以超充、车网互动为发展方向的便捷充电网络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9号)、《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23〕1721号)、《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渝府发〔2022〕38号)等文件精神,构建以超充为主体、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助力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从社会整体效益的高度进行统筹谋划。营造良好环境和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建立系统化市场推进机制。
智能便捷,适度超前。中心城区公共快充站新建站均应具备超充能力,现有站逐步改造成为超充站,形成“1公里超充圈”。 应建尽建,适度超前布局超充桩建设,满足多样化快速充电需求。
数智赋能,强化支撑。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统筹推进,强化电网建设,超充站所在区域配电网承载力合理充裕,感知力精准灵敏,有力支撑大规模、大功率充电负荷接入。
到2025年底,实现新能源汽车与超充网络相互协同、与电网融合互动,建成布局均衡、充电便捷、智能高效、机制完备、技术先进的便捷超充生态,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
全市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其中中心城区1300座以上,主城新区(包含万州区)、两群地区500座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170座以上;建成超充桩4000个以上。
到2025年,按照“智能便捷、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中心城区实现超充基础设施密集布点,建成超充站1300座以上;主城新区及万州区实现超充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和场景全覆盖,建成超充站430座以上;两群地区实现基本覆盖,建成超充站100座以上;高速公路实现超充基础设施全覆盖,建成超充站170座以上。全市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建成超充桩4000个以上。(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委,国网市电力公司,市高速集团)
(二)合理选址布点。
在公共停车场、商业聚集区、加油加气站、轨道交通设施、广场和绿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边角地、公交枢纽站、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景,加快推进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各区县发展情况、人口规模、交通强度、超充车型推广、站点服务半径等因素,借鉴加油加气站布局进行科学预测,加速构建便捷超充生态,助力我市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及新能源汽车下乡。(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国资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国网市电力公司,市高速集团)
(三)加快先进技术应用。
支持超充站建设单枪功率480kW以上的液冷超充。鼓励将超充和V2G纳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功能范围。充储一体化站应按照不低于配变容量的10%、时长不低于1小时、容量不小于200千瓦时的规模配置储能设备,全市新建超充站中充储一体化站占比不低于30%。(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经济信息委,国网市电力公司,市地产集团,绿色能源公司,有关企业)
(四)优化建设时序。
2024—2025年各区县超充站分年度建设情况表 | ||||||
区域 |
建设超快充站 |
2024年建站数量 |
2024年完成比例 |
2025年建站数量 |
2025年完成比例 | |
中心城区 |
渝中区 |
26 |
12 |
46.15% |
14 |
53.85% |
大渡口区 |
79 |
36 |
45.57% |
43 |
54.43% | |
江北区 |
67 |
30 |
44.78% |
37 |
55.22% | |
沙坪坝区 |
127 |
57 |
44.88% |
70 |
55.12% | |
九龙坡区 |
112 |
50 |
44.64% |
62 |
55.36% | |
南岸区 |
127 |
57 |
44.88% |
70 |
55.12% | |
北碚区 |
126 |
56 |
44.44% |
70 |
55.56% | |
渝北区 |
124 |
55 |
44.35% |
69 |
55.65% | |
巴南区 |
147 |
66 |
44.90% |
81 |
55.10% | |
两江新区 |
303 |
135 |
44.55% |
168 |
55.45% | |
高新区 |
102 |
46 |
45.10% |
56 |
54.90% | |
中心城区小计 |
1340 |
600 |
44.78% |
740 |
55.22% | |
主城新区及万州区 |
万州区 |
47 |
19 |
40.43% |
28 |
59.57% |
涪陵区 |
48 |
19 |
39.58% |
29 |
60.42% | |
长寿区 |
28 |
13 |
46.43% |
15 |
53.57% | |
江津区 |
43 |
18 |
41.86% |
25 |
58.14% | |
合川区 |
25 |
10 |
40.00% |
15 |
60.00% | |
永川区 |
37 |
17 |
45.95% |
20 |
54.05% | |
南川区 |
30 |
13 |
43.33% |
17 |
56.67% | |
綦江区 |
22 |
10 |
45.45% |
12 |
54.55% | |
大足区 |
34 |
14 |
41.18% |
20 |
58.82% | |
璧山区 |
38 |
15 |
39.47% |
23 |
60.53% | |
铜梁区 |
30 |
12 |
40.00% |
18 |
60.00% | |
潼南区 |
16 |
7 |
43.75% |
9 |
56.25% | |
荣昌区 |
20 |
8 |
40.00% |
12 |
60.00% | |
万盛经开区 |
12 |
5 |
41.67% |
7 |
58.33% | |
主城新区及万州区小计 |
430 |
180 |
41.86% |
250 |
58.14% | |
渝东北三峡库区域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
开州区 |
8 |
3 |
37.50% |
5 |
62.50% |
梁平区 |
8 |
3 |
37.50% |
5 |
62.50% | |
城口县 |
2 |
1 |
50.00% |
1 |
50.00% | |
丰都县 |
6 |
2 |
33.33% |
4 |
66.67% | |
垫江县 |
8 |
4 |
50.00% |
4 |
50.00% | |
忠县 |
6 |
2 |
33.33% |
4 |
66.67% | |
云阳县 |
7 |
3 |
42.86% |
4 |
57.14% | |
奉节县 |
7 |
3 |
42.86% |
4 |
57.14% | |
巫山县 |
5 |
2 |
40.00% |
3 |
60.00% | |
巫溪县 |
6 |
2 |
33.33% |
4 |
66.67% | |
黔江区 |
10 |
4 |
40.00% |
6 |
60.00% | |
武隆区 |
7 |
3 |
42.86% |
4 |
57.14% | |
石柱县 |
5 |
2 |
40.00% |
3 |
60.00% | |
秀山县 |
5 |
2 |
40.00% |
3 |
60.00% | |
酉阳县 |
5 |
2 |
40.00% |
3 |
60.00% | |
彭水县 |
5 |
2 |
40.00% |
3 |
60.00% | |
两群地区小计 |
100 |
40 |
40.00% |
60 |
60.00% | |
高速公路 |
170 |
85 |
50.00% |
85 |
50.00% | |
总计 |
2040 |
905 |
44.36% |
1135 |
55.64% |
(五)推动成渝经济圈“电走廊”建设。
持续推进成渝经济圈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构建成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补能走廊,全面覆盖沿途城市城区、大型乡镇、旅游区、服务区,做到建设标准统一、数据互联互通、资源互利共享。聚焦成渝主要高速公路,形成适度超前、超充为主的高速公路电力补给服务网络,有效保障两地新能源汽车跨省出行充电需求。(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交通运输委,市高速集团,绿色能源公司,国网市电力公司)
(七)强化电网企业支撑保障能力。
开展超充站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供电系统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超充站电网接入能力,编制电网支持超充站接入细则,强化配网供电紧张区域的预警及应对。持续推动配电网规划与超充站布局规划融合衔接,适当超前建设配套电力设施,全力满足超充站用电需求。依托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全面提高电网配电自动化率,拓展充放电负荷全面感知能力,切实保障电网安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能源局,国网市电力公司,三峡水利集团)
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V2G应用模式,在园区、学校、医院、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场地建设V2G充电桩,鼓励公交、公务、租赁、班车、校车、环卫等新购置公共领域车辆配置V2G功能,加快推进公共领域车辆V2G双向充放电示范应用。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在电化学储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电网企业与充电运营商联合打造“源储充放”充电站微电网示范项目,促进分布式电源、车辆放电、储能电量等就地平衡、余电上网。大力推广智能有序充电,新建充电基础设施原则上应采用智能设施,按需推动既有充电设施的智能化改造,鼓励充电运营商接受业主委托,开展居住区充放电设施“统建统服”。推动虚拟电厂广泛聚合各类充放电负荷,实现车网良性互动。到2025年底,中心城区累计打造公共领域类V2G示范项目45个(公交V2G示范项目23个),其中2024年中心城区打造公共领域类V2G示范项目22个(公交V2G示范项目11个)。(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机关事务局,市国资委,市能源局,各区县政府,国网市电力公司,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有关企业)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压实各方责任。
市级有关部门要做好建设布局规划,加强对各区县的业务指导,市区协同加快推进全市超充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区县要充分发挥主体责任,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辖区内超充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市规划自然局,国网市电力公司)
(三)加大政策支持。
(四)优化完善配套电价及市场交易机制。
(五)加强宣传引导。
附件2
关于《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
计划(2024—2025年)》的起草说明
一、文件制定背景
以超充、车网互动为发展方向的便捷充电网络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9号)、《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23〕1721号)、《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渝府发〔2022〕38号)等文件精神,构建以超充为主体、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助力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委牵头起草了《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二、文件制定过程
我委于2023年12月启动《行动计划》制定工作,前期召集国网市电力公司、第三方检测咨询机构、市内充换电龙头运营企业,市级监测平台有关专家开会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就有关问题进行充分研究,最终形成了《行动计划》。
三、文件主要内容
总体要求:明确了《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重点任务:一是科学规划布局,二是合理选址布点,三是加快先进技术应用,四是优化建设时序,五是推动成渝经济圈“电走廊”建设,六是建设完善数字捷充平台,七是强化电网企业支撑保障能力,八是提升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水平。
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压实各方责任,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四是优化完善配套电价及市场交易机制,五是加强宣传引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